新配套除了包括房屋、医疗、托儿等多方面的物质性鼓励措施,也将更强调价值观的培养,从非物质方面鼓励新加坡人结婚生子。
一个更全面鼓励结婚与生育的配套将在明年初宣布,新配套除了包括房屋、医疗、托儿等多方面的物质性鼓励措施,也将更强调价值观的培养,从非物质方面鼓励新加坡人结婚生子。
从下个月1日起,社会发展、青年及体育部以及新闻、通讯及艺术部两个政府部门将重组成三个新部门,凸显政府更加重视社会与社区课题,并将对有关领域推动更细致的工作。社会发展、青年及体育部将在下月更名为社会及家庭发展部(Ministry of Social and Family Development,简称MSF),重点放在建立有凝聚力的家庭、发展社会服务以及照顾需要社会支援的国人。
社青体部代部长陈振声将继续掌管重组后的部门。他日前接受媒体访问时,透露政府在推动家庭发展与鼓励生育方面的政策制定进度。他也说,社青体部现有的三个工作重点,即加强社会安全网、改善社会服务的素质,和稳固家庭根基,继续是社会及家庭发展部的三个重心。
重组后的另外两个新部门,是文化、社区及青年部(Ministry of Culture, Community and Youth,简称MCCY)以及通讯及新闻部( Ministry of Communications and Information,简称MCI)。这两个部门将分别由现任教育部兼新闻、通讯及艺术部高级政务部长黄循财和现任新闻、通讯及艺术部长雅国博士掌管。
社会发展、青年及体育部现有的青年及体育事务则交由文化、社区及青年部负责。
将按人生四个阶段
帮助国人应付家庭挑战
谈及国人关注的生育率和家庭发展课题,陈振声说,他将按人生的四个阶段,从四方面帮助新加坡人应付家庭挑战。
第一个人生阶段是年幼时期,要让孩子们感受到家庭的愉悦,从小灌输他们重要的家庭价值观。社会及家庭发展部将与国家人口及人才署和教育部合作,加强年轻一代的家庭价值观,但陈振声强调父母在培养孩子价值观方面扮演最重要的角色,媒体也发挥一定的作用。
第二和第三阶段是鼓励年轻人早成家,和享受为人父母的乐趣。陈振声说,这两个阶段的协助将“很实际,更多是物质方面的考量”。
第四阶段则是帮助有成年孩子的家庭维系健康、紧密的亲子关系。陈振声说,这是常被忽略的部分,政府将通过家庭生活教育,营造有利的环境,培养子女积极享受家庭生活。
副总理张志贤提出1.4或1.5的生育率目标,陈振声认为这是个很具挑战性的目标,除非年轻一代改变“先立业,再成家”的想法,在35岁之前生育第一胎,否则目标很难实现。
政府将在明年初,配合国家人口及人才署公布的白皮书,宣布全面的鼓励生育配套。李显龙总理较早前在国庆群众大会上提及的给予父亲陪产假、为新生儿设立保健储蓄户头、让有年幼孩子的夫妇优先购屋、提高婴儿花红、为学前教育投入更多资源等等,预计都会在配套内。
对于全面地鼓励国人结婚和生育,陈振声强调,新加坡人要找到人生中物质和非物质需要的平衡点。他以家庭收入的高低和生育率并不是简单的直线相应关系(linear correlation),来解释单一的物质鼓励无法解决复杂的低生育率问题。
他说:“结婚生子始终是很个人的决定,需要平衡个人价值观,理顺生活中的轻重缓急,知道自己物质和非物质方面的志向,如果个人无法找到这个平衡,不管我们做什么,也无法达到整体的平衡。”
陈振声也说,鼓励措施只能帮助那些想要成家的人,如果两三成的国人终身单身,将为新加坡带来不同的挑战,很大程度地影响社会服务政策的制定,也意味着“未来将需要更快、更广地发展社会服务领域”。
此外,随着全球经济周期缩短,以及人们对生活要求的改变,社会安全网要照顾的不再只是贫困居民,陈振声说,一些中等收入家庭也会因为工作不稳定而希望得到协助。
他说,政府总希望尽可能帮助更多国人,重点是如何调动和分配有限的资源,以及如何决定谁先获得援助。 |